-

雷蛇2020年上半年表现远胜预期收益创新高达4.475亿美元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Adjusted EBITDA)为320万美元

受惠于品牌优势、用户群的扩大及“宅经济“的趋势

香港--(BUSINESS WIRE)--(美国商业资讯)-- (美国商业资讯)--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Razer雷蛇™(”雷蛇” 或 ”集团”,港交所股份代号: 1337)公布截止2020年6月30日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综合业绩。

雷蛇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民亮表示:”2020年对于世界各地所有人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一年。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疫情为全球市场带来不明朗因素, 但凭借品牌优势、用户群的扩大及‘宅经济’的趋势,雷蛇本年度亮丽开局。 “

他续指:“在‘宅经济’的带动下,全球用户参与游戏及电竞的程度达到新高。作为一个以玩家╱年轻一代为中心的硬件、软件及服务生态系统,雷蛇处于一个有利位置,可以把握这些长期趋势所带来的机遇。集团的业务根基保持稳固得益于我们的品牌优势,来自硬件、软件及服务业务的出色产品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我们相信凭借这些因素,加上严格控制营运成本,以及集团超过5亿美元的稳健现金状况,我们能够安然应对充满挑战的全球经济状况。 “

2020年上半年业绩摘要

集团

  • 收益创历来新高,达4.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3%,表现远胜预期,主要由整个外设组合的强劲增长、5月及6月份笔记本业务同比取得强劲的双位数增长以及服务业务迅速增长所带动。
  • 毛利率提升至22.0%,主要由于服务业务的贡献增加抵销了货运成本的升幅,以应付急增的产品需求。
  • 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320万美元,由强劲的收益增长及持续的成本效益改善措施所带动,表现远胜预期。
  • 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达6,600万美元,经营利润增长加上有效管理营运资金,令现金循环周期创纪录,由2019年上半年的负51日改善至2020年上半年的负72日。
  • 无负债并持有现金逾5亿美元,强劲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能有力抵御疫情环境下的不确定性。

核心业务

硬件

  • 收益同比增长26.0%至3. 827亿美元。
  • 2020年上半年,外设业务在鼠标、键盘及耳机等核心类别取得强劲增长。
  • “宅经济“带动了Kiyo清姬摄影头及Seirēn魔音海妖直播麦克风等直播产品的销量。
  • 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及中国的游戏外设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 笔记本业务方面,集团在美国高端游戏笔记本市场稳占第一,保持领先优势。 由于市场对产品需求殷切,5月和6月份业务同比取得强劲的双位数增长。

软件

  • 总账户数目同比增长42.8%至约1亿,月活跃用户增长超过45%。 有关增长主要由于游戏、电竞及直播活动增加,带动软件产品组合强劲增长。
  • 雷蛇是微软Xbox Game Bar SDK的发布合作伙伴,通过此合作,为软件产品开发了首创的小工具,并已进驻Windows 10 Xbox Game Bar供玩家实时使用。 该软件整合大幅提升了用户的游戏体验。

服务

  • 收益同比增长79.3%至6,400万美元。 毛利率为45.9%,对集团的毛利贡献接近30%。

Razer Gold虚拟信用积分

  • 总支付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25.9%,主要由交易宗数增加所带动。
  • 进一步扩张业务版图,增加600,000个渠道,其中包括中东及北非地区。 超过130个国家的用户现在可以从超过400万个渠道购买Razer Gold虚拟信用积分。
  • 继续巩固Razer Gold虚拟信用积分作为内容合作伙伴首选的地位,涵盖逾33,000项电子娱乐内容,并新增多款热门游戏,例如《决胜时刻 :现代战争》、《RO仙境传说Online》,以及其他新内容如云派对与Comico电子漫画平台等。

Razer Fintech

  • 2020年上半年总支付交易规模为18亿美元(2019年全年: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3%,主要受惠于新商户接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封锁措施促使网上购物和电子娱乐消费活动大幅增加所致。
  • 作为全球领先的年轻一代及千禧世代品牌,除了理解年轻一代面对未能使用银行服务的挑战外,雷蛇也旨在为年轻一代及千禧世代的生活需要(包括学习、玩乐、旅游、创业或日常生活)创造不可或缺的银行服务体验。
  • 2020年1月,集团宣布Razer Fintech已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交全数字银行牌照的申请。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指引,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公布授出数字银行牌照的事宜。 目前,集团也正在其他司法管辖权区探索申请数字银行牌照。

2020年全年展望

  • 预计雷蛇生态系统将继续增长:保持在硬件市场占有率上的领先优势、软件平台各用户指标迅速增长,并在服务业务取得显著增长。
  • 持续超额收益增长:由2020年下半年新硬件产品的推出以及在“宅经济“趋势支持下的服务业务收益增长所推动。
  • 毛利率不断提高:受惠于硬件利润率改善,以及高利润率的服务业务在雷蛇生态系统中的收益比重提高。
  • 盈利情况持续改善 :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后,预计收益的迅猛增长将推动盈利增长。
  • 强劲的资产负债表提供财力支持:集团拥有超过5亿美元现金并且无债务,将继续在新硬件类别上进行研发投资、开发新服务、持续进行股份回购及投资╱并购活动。

详情请参阅集团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Contacts

FINSBURY
Evonne Xiao
Evonne.Xiao@finsbury.com

Razer

SEHK:1337


Contacts

FINSBURY
Evonne Xiao
Evonne.Xiao@finsbury.com

More News From Razer

雷蛇2020年收益首度突破10亿美元 创下新里程碑 全年业绩扭亏为盈 超乎预期

中國--(BUSINESS WIRE)--(美国商业资讯)-- 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雷蛇™(“雷蛇”或“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港交所股份代号:1337)公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年度(“2020年全年”)业绩。 雷蛇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民亮表示:“2020年雷蛇年度业绩表现超卓,在实现盈利方面迎来转折点。尽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为全球市场带来不明朗因素,雷蛇本年度收益首次突破10亿美元,创下新的里程碑,而按公认会计原则基准计已扭亏为盈,超乎所有预期,印证了我们拥有的品牌优势,涵盖硬件、软件及服务的生态系统中具吸引力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强大的执行能力。我们计划延续这增长势头及经营实力至2021年,我们将会继续寻求于2021年后实现巨大的收益增长及保持盈利。” 他续指:“在2020年,除了交出亮丽的全年业绩之外,我们在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ESG”)方面依然在全球企业中保持领导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年轻一代和千禧世代品牌之一,我们不仅全面遵守香港联交所规定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标准,并且把标准定得更高,致力于在#GoGreenWithRazer(#一起...

雷蛇承诺投入5000万美元 支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商业合作伙伴

香港--(BUSINESS WIRE)--(美国商业资讯)-- 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Razer雷蛇 (港交所股份代号:1337)宣布将会于今年内投入5000万美元资金,支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打击而影响的商业合作伙伴。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雷蛇联合创办人兼行政总裁陈民亮表示:”随着疫情打击全球经济并影响各行各业,我们希望透过雷蛇的生态系统,为商业合作伙伴提供适当的支持。” 该笔资金将会投入至雷蛇生态系统内的三大主要支柱—Razer Gold、Razer Fintech及zVentures,并以财务援助、现金流支援及投资三种形式支持企业。同时,企业亦可以连系至雷蛇由硬件、软件和服务组成、拥有高达8000万注册用户的生态系统,透过建立联盟及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互惠互利的正面影响。 关于RAZER (雷蛇) Razer(雷蛇)是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 Razer 三头蛇徽标是全球游戏及电竞领域最广为人知的LOGO 之一。粉丝遍布各大洲的Razer 设计 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专为玩家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一体化生态系统。 屡获殊荣的Razer 硬件产品包括高性能游戏外设及Ra...

雷蛇公布2019年全年业绩

香港--(BUSINESS WIRE)--(美国商业资讯)--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Razer雷蛇 (“雷蛇”或“集团”,港交所股份代号:1337) 今天公布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年度全年业绩。 雷蛇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民亮表示:“雷蛇在2019年再创佳绩,收益创历来新高,达8.208亿美元,并且,经调整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于2019 年下半年已达到收支平衡。我们的核心游戏生态系统业务在硬件、软件及服务业务均表现出色。同时,我们也继续通过持续投资拓展新增长动力。” 陈民亮继续表示:“我们的业务维持稳定,核心游戏生态系统业务在硬件、软件及服务业务均将继续实现长期战略及增长目标。我们严格控制营运成本,并有信心推动业务进一步改善。我们的业务根基维持稳健,且我们并无负债,强劲的现金状况使我们能安然应对充满挑战的全球经济状况,例如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2019年全年业绩摘要 集团 收益创历来新高,达8.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经调整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于2019 年下半年达到收支平衡(撇除已退出的手机业务)1。 服务业务持续取得突破,收...
Back to Newsroom